陳少蕊:為患者搭起“生命通道”
陳少蕊在護理患者。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攝
“謝謝你啊,護士姑娘。”6月5日上午10時許,上海市同仁醫(yī)院海南分院瓊中縣人民醫(yī)院外科護士陳少蕊剛步入一間病房,躺在病床上的鄭金鳳便揚起手不住地朝她道謝。
為什么要道謝?見海南日報記者追問,65歲的鄭金鳳有些羞澀地撇過頭說:“她好呀,哪兒都好。”
“哪兒都好”的陳少蕊,已經(jīng)數(shù)不清有多少患者曾拉著她的手連聲道謝。“其實我也沒做多大的事,只是患者很多時候顯得很無助,我們適時地給予他們關心,哪怕只是握握他們的手,都會讓他們倍感溫暖。”正是帶著這種心態(tài),陳少蕊每天重復打針喂藥這些動作時,都會盡可能地用一種更溫暖體貼的方式去做。
去年夏天,一名腦出血的孤寡老人做完顱腦手術后,一直處于昏迷狀態(tài)。見這位老人沒有親友前來探訪,這名29歲的年輕護士便主動當起老人的“臨時女兒”,稍一有空便往老人的病房跑。喂藥、翻身、拍背、擦身、更衣、更換床單……陳少蕊數(shù)不清那段時間自己一天要往老人床前跑多少趟,也記不清老人的痰液從氣管切開處噴濺到她身上多少次。
每天,陳少蕊還會早早起床,將牛奶、雞蛋等食物打成流質(zhì)后帶到醫(yī)院,通過鼻飼管注入老人的胃中?;蛟S是這份真誠與關懷在無形中喚醒了老人,兩個多月后老人順利康復出院。
如今一年時間過去了,陳少蕊仍與這名老人保持著聯(lián)系。“患者出院后,我還會和他們繼續(xù)保持密切溝通,并在需要的時候為他們做好健康指導。”陳少蕊說,這是她的一個小習慣,從入行至今已堅持了整整7年。
也正是這種隨叫隨到的不失位,讓同事們對陳少蕊格外依賴。“她不光是對患者體貼,業(yè)務水平更是扎實,醫(yī)院舉辦護理知識競賽她經(jīng)常拿獎。”醫(yī)院外科護士王亞妹介紹,其他護士遇到打不進針的情況時,常常會向陳少蕊求助。她哪怕已經(jīng)下班回了家,也總會第一時間趕到醫(yī)院毫無保留地傾囊相授。
輸液,看似是一個簡單的護理操作,但遇到血管條件很差的患者,護士常常會為了尋找一條能夠順利進行輸液的靜脈而犯難。為了讓患者減少頻繁靜脈穿刺帶來的痛苦,瓊中縣人民醫(yī)院引進超聲引導下PICC置管(經(jīng)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)術。由于前來進行腫瘤化療的患者逐漸增多,且每一個患者的體質(zhì)不同,對PICC置管操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。
一邊翻閱大量資料,一邊反復進修學習,陳少蕊很快成為醫(yī)院里的PICC置管高手。“置入的導管可在患者體內(nèi)長期留置,患者只需扎一針就能完成幾個月的化療輸液過程。”陳少蕊說。在她的“傳幫帶”下,如今科室里的年輕護士也開始接觸這門技術,為越來越多的患者搭起“生命通道”。
投票編號52
推薦人(單位):上海市同仁醫(yī)院海南分院瓊中縣人民醫(yī)院
候選醫(yī)護:陳少蕊 外科護士
責任編輯:吳立婷新海南手機客戶端
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(wǎng)手機客戶端
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(wǎng)微信公眾號
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(wǎng)微博
用微博掃一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