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南書博會上“閱讀文化共同體”主題探討引發(fā)大家濃厚興趣
海南正在打開閱讀世界的N種可能
海南日報記者 易宗平
11月15日,首屆海南島國際圖書(旅游)博覽會上,舉辦了“跨界·創(chuàng)新·融合——構建全球化視野下的閱讀文化共同體”主題論壇。中外出版業(yè)及跨界行業(yè)頂尖企業(yè)相關負責人,就閱讀文化在不同國家和地區(qū)的發(fā)展對社會產生的影響等話題,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。
當前中國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(fā)展時期,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。在這樣的大背景下,審視日益稀缺的“閱讀”,各位“大咖”究竟有哪些可供借鑒的觀點?且讓我們步入論壇現場,一起聆聽,一起思考。
閱讀與城市發(fā)展有什么關聯?
“出版與旅游業(yè)放在一起,本質上是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里的‘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’。”11月15日,在“跨界·創(chuàng)新·融合——構建全球化視野下的閱讀文化共同體”主題論壇上,中國出版協(xié)會理事長柳斌杰開宗明義。
柳斌杰解析,“讀萬卷書”就是要廣泛閱讀、積累知識,“行萬里路”就是要在實踐中增長見識、膽識,而旅游可以將二者緊密聯結起來,所以“有了文化才能提升旅游的品位”。
談及閱讀文化,文化學者張培合演講前講了曾批評過三亞的故事。
那是2017年初,張培合寫了一篇文章《我喜歡三亞,但不敬仰三亞》,原因是三亞的繁華街道很少建有書店、書畫店、報刊亭等。于是,他撰文批評:“一座現代化的城市僅僅靠優(yōu)美的自然環(huán)境吸引人還是遠遠不夠的,如果缺乏了必要的文化氛圍和人文藝術氣息,這樣的城市由于缺乏文化軟實力,依然不會贏得別人發(fā)自內心的敬仰!”
“書博會能在三亞舉辦,我這個批評者能作為嘉賓獲得邀請,說明了海南和三亞擁有虛懷若谷的胸襟和氣度!”張培合認為,三亞不斷豐富人文底蘊,一定會像深圳那樣實現人文與經濟同步推進。
深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、市新聞出版局局長王楚宏,分享了深圳早在2000年就創(chuàng)設“讀書月”,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“全球全民閱讀典范城市”稱號的做法與經驗。
王楚宏介紹,深圳市大力開展閱讀活動和文化活動,以市圖書館為龍頭、區(qū)圖書館為骨干,以及街道、社區(qū)等24小時自助圖書館為網點,深化總分館制,開發(fā)“圖書館之城”統(tǒng)一服務平臺,推進“一區(qū)一書城、一街道一書吧”工程。同時,該市還聘請上百位名家設立講壇。到2018年底,深圳成年居民年人均閱讀紙質圖書7.23本,年人均閱讀電子圖書11.21本。“深入開展全民閱讀,是深圳發(fā)揮粵港澳大灣區(qū)核心引擎功能的需要。”他表示,這些舉措和成效,推動深圳正向著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意之都的目標邁進。
全球背景下出版業(yè)如何跨界?
俄羅斯??怂鼓霭婕瘓F總裁尤利婭·維克托羅夫娜女士透露,該集團收入在2016年至2018年的年均增長率為12%。
原因何在?
“電子和有聲讀物是我們集團增長的主要驅動力,訣竅是與讀者的互動。”尤利婭·維克托羅夫娜在論壇上說,到2022年,該集團印刷書籍、電子書籍、有聲書籍的增長水平將分別為5%、30%、40%。
演講結束前,她還熱忱邀請中國出版業(yè)同行進行比賽,包括圖書封面設計、整體流程設計等內容,相信在比賽過程中能夠共同進步、共同發(fā)展。
如今,中國出版業(yè)界正在積極謀求突圍。
中國圖書進出口(集團)總公司總經理張紀臣以《新技術驅動新閱讀——5G時代共同的機遇和挑戰(zhàn)》為題,介紹了中國出版業(yè)的探索和成果。2008年至2018年,中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,從24.5%上升到76.2%。在覆蓋廣度和用戶使用黏性深度上,移動端閱讀均大幅度領先PC端。
張紀臣介紹,在5G時代,助力智能出版從智能選題、智能素材搜集、智能內容聚合、智能內容審核到智能分發(fā)出版的全流程革新。其末端特點為,基于5G云網的分發(fā)體系,點對點個性化、精細化推送,實現用戶畫像及閱讀反饋。
“基于物聯網,中國打造國際領先的按需印刷服務體系,一書e碼可實現‘萬書互聯、人書互動’。”他興奮地說。
張紀臣解釋,5G時代的閱讀具有多方面的優(yōu)勢:一是全聯通,體現在人人讀書、人書互動、萬書互聯、紙電融合。尤其是沉浸式互動,5G將豐富閱讀維度,從文字瀏覽走向全場景,具有沉浸式的立體體驗。二是新可視,體現在移動云閱讀帶來新體驗,享受極致互動閱讀服務,具有虛擬現實帶來的閱讀新視角。三是大智能,體現在智能閱讀設備按需聯動,實現云網一體、全局智能控制。
交流互鑒中有怎樣的新取向?
在傳統(tǒng)與新銳、各國交流互鑒中,閱讀和出版業(yè)有怎樣的新取向?
“我崇拜書籍里的英雄,但我更是用行動去豐富英雄。”俄羅斯塔斯社第一副總編輯馬拉特·阿布爾哈金在論壇中說,俄羅斯人民對書籍非常珍視,并從中吸取源源不斷的力量。
他認為,在歷史上,中國是優(yōu)秀的閱讀型國家,在當下的脫貧攻堅中,要讓年輕一代更加有知識、有文化,才能從根本上消除貧困、消除許多社會問題。
中國臺灣《漢聲》雜志創(chuàng)始出版人黃永松很是推崇民國時期的老課本,認為其“內容從居家、處世、治事等方面取材,都是身邊人、眼下事、常人心,崇尚公理自然、不呼口號,多在平白明凈的故事情節(jié)和寫人狀物之中,淺顯而不淺薄、簡約而不簡單”。
具有50年出版編輯從業(yè)經歷的黃永松熱情擁抱新事物。他表示,電子閱讀雖然讓傳統(tǒng)出版人面臨巨大挑戰(zhàn),卻可能正是一個絕佳的機遇,多做出一些讀來有趣、受之有益的好書,這是我們出版人的天賦使命。
柳斌杰指出,出版高質量的閱讀產品,要多措并舉,諸如圍繞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、紅色文化等主流文化,以人民為中心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著力點,深化改革出版業(yè)的生產、市場、管理體制,提升人民創(chuàng)造性、積極性,發(fā)動各界共同創(chuàng)造全民閱讀的大環(huán)境。
針對海南加快建設自貿區(qū)、自貿港的歷史機遇,柳斌杰提出,自貿區(qū)、自貿港意味著開放、包容,因此海南應該在與各界的交流互鑒中,既要增強“四個自信”,也要大膽吸納各種文明樣式,更要通過跨文化閱讀了解全球,推動文化融合和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,從而助力海南經濟和社會事業(yè)躍上更高起點。(本報三亞11月15日電)
責任編輯:王思暢新海南手機客戶端
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手機客戶端
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微信公眾號
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微博
用微博掃一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