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南周刊 | 宋代名札凝茶香

  ■ 李玉萍

  進入4月初,萬物吐綠,從東海之濱的福建福鼎,到金沙江畔的四川鹽邊,再到位于海南島腹地的五指山,我國南方茶葉產區(qū)處處可見人們采春茶的場景。

  作為世界三大飲品之一,茶不僅在現(xiàn)代人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,也是不少古代文人墨客的心頭好。在古代書法家的斗室中,茶香常與墨韻交織。宋代文人尤擅以茶入書,將煎茶、贈茶、品茶等雅事化作紙上煙云。蘇軾寄團茶以慰友,蔡襄贊茶餅如懷璧,薛紹彭攜好茶“密云”“小龍團”赴約。通過欣賞他們留下來的墨寶,我們可以跨越時空體悟宋代士大夫的生活品位和對茶的喜愛。

  《東坡品茶圖》。劉運良 繪

  《一夜帖》

  蘇軾寄團茶致歉

  元豐五年(1082年)的一天,謫居黃州的蘇軾在雪堂烹茶寫信,《一夜帖》就此誕生。這是一封寫給朋友陳慥(字季常)的信,又被稱作“致季常尺牘”。信中言及友人索要的畫作被另一位朋友借去臨摹了,蘇軾懇請陳慥代為解釋此事,并附贈“團茶一餅”以表歉意。此信看似在處理俗務,實為宋代文人“以物載情”的典型事例——送團茶不僅是賠禮,也是在和好友分享自己的興趣愛好。據史料記載,宋代的龍鳳團茶,需經蒸青、榨汁、研膏、壓模等十二道工序方可制成,風靡一時。蘇軾寄出書信附贈團茶,既表達了自己的歉意,亦暗含“君子之交淡如水,清茶一盞勝千言”的深意。

  蘇軾《一夜帖》。

  《一夜帖》是行書作品,僅7行60多字,卻因蘇軾的率性用筆成為書法史上的“神來之作”。此帖字形豐腴多肉,卻無臃腫之態(tài),所謂“肥不露肉,遒勁茂麗”;行筆如茶湯注盞,自然流暢;起筆沉穩(wěn),收鋒輕盈。起首“一夜”二字墨色濃重,似茶湯初煎時的沸騰之態(tài);至“方悟半月前”則筆勢漸輕,如茶煙裊裊,輕盈婉轉;細觀“團茶”二字,用筆凝重,墨色由濃轉淡,恰似茶湯初沸時的霧氣升騰;“納去也”三字牽絲連帶,如分茶時湯紋勾連。有后人評價說,蘇軾這種“以書喻茶”的筆法,與其“欲把西湖比西子”“從來佳茗似佳人”的詩意相通,將物質之茶升華為精神之飲。

  在黃州的日子里,蘇軾開始以“東坡居士”自號,建房栽樹,耕田釀酒,在困頓中探尋心靈超脫之法。《一夜帖》正是他在逆境中書寫留下的珍品,它為我們呈現(xiàn)了一個正在努力調整身心狀態(tài)的東坡:以茶平復焦慮,以墨疏導情緒,在精神層面尋找出路。蘇軾以茶代禮,既顯處世之圓融,亦見其于逆境中自尋生趣的智慧。

  《思詠帖》

  蔡襄贊茶餅如懷璧

  皇祐三年(1051年),蔡襄自杭州赴汴京,臨行寫信給好友馮京(北宋大臣,字當世),并贈送團茶和茶具,以表心意。這封信后世稱為《思詠帖》。信札介紹了蔡襄在杭州兩個月酣游暢飲的經歷,末句為“大餅極珍物,青甌微粗,臨行匆匆致意,不周悉”(注:“大餅”指當時的貢茶大龍團,青甌指浙江龍泉產的青瓷茶碗),蔡襄以貢茶“大龍團”、龍泉青瓷茶碗相贈,盡顯文人雅士的品味及蔡襄對朋友的一片心意。從信札看,當時的文人日常品茶,所用的茶器多為青瓷。

  蔡襄《思詠帖》。

  《思詠帖》為行草書法作品,共10行100多字。字字獨立而筆意相連,用筆虛靈生動,精妙雅妍,充分體現(xiàn)了蔡襄對“二王”書法技藝的繼承和創(chuàng)新。此帖用筆如制茶般講究,起筆如炙茶、碾茶般果斷,轉折如“注湯擊拂”般精準,橫畫似茶餅石模壓紋,豎畫如茶碾鋼槽刻痕。全帖法度嚴謹,又不失靈動,結體穩(wěn)重有序,行距疏可走馬,字距密不容針,文字錯落有致,宛如茶席間主客的進退揖讓,很有章法。細看“襄得足下書”五字,起筆輕盈,如用茶匙量取茶末;“劇醉”二字筆勢放縱,似茶酣時的逸興遄飛;“大餅”二字用了濃墨,墨色枯潤交替,仿佛在有意強調貢茶之貴;“青甌微粗”四字飛白漸顯,仿佛在展現(xiàn)青瓷的質拙之美。有后人評價說,蔡襄在《思詠帖》中“以書擬茶”,展現(xiàn)了其深厚的書法功力。該帖雖通篇未出現(xiàn)“茶”字、“茗”字,但勾勒的人物形象、描寫的煙火茗事,呼之欲出。

  蔡襄是“宋四家”之一,其書風承繼晉唐之韻。他諸體兼善,尤精楷、行,被譽為“宋代楷書第一人”。北宋歐陽修稱其“獨步當世,筆有師法”。元代趙孟頫更以“端嚴而不刻,溫厚而不犯”概括其書風精髓,足見蔡襄以古為新、法古開今的書法造詣,于宋代尚意書風中獨樹一幟。難怪黃庭堅稱蔡襄為“翰墨之豪杰”。

  《召飯?zhí)?/strong>

  薛紹彭攜茶赴宴

  《召飯?zhí)肥潜彼螘已B彭寫給一位好友的信札,信的內容只有寥寥數(shù)語,主要目的是邀好友一起赴宴。文字大意為:米芾請吃飯,你也一起去吧。我偶得“密云”“小龍團”茶,帶去給大家品嘗。我收藏的那件晉人書法作品,也一并帶上,還有黃筌的那幅竹雀圖,這回也帶給你們看看。記得喊上巨濟,讓他千萬不要推辭。薛紹彭此札雖短,卻點到了宋代茶文化的精髓。“密云”“小龍團”皆為北宋名茶中的翹楚。“密云”產自建州(今福建省建甌市),于元祐年間成為哲宗賜賞臣子之品,一時聲譽極盛。文中提到薛紹彭珍藏了晉人書帖和黃筌竹雀圖,并打算帶著赴宴,反映出他與米芾皆有收藏書畫的愛好。由此,我們可以大膽猜測:薛、米二人經常交流切磋,是藝術領域的知己。信末所言“不可使辭”的巨濟,是指北宋畫家劉涇(字巨濟),他乃蘇軾、米芾之摯友,擅長創(chuàng)作竹、石等主題的書畫作品。

  薛紹彭《召飯?zhí)贰?/span>

  從書法風格看,《召飯?zhí)返娘@著特點是簡淡高古。該帖結體疏朗,用筆含蓄,字距寬裕,文字排列如茶席布器;尤為精妙的是“密云”二字,橫畫如茶籠透氣,豎畫似茶筅(調茶工具)立雪;“當攜往”三字,筆勢飛揚如持茶筅擊拂,將對赴約的期待化作紙上的雀躍。

  陜西人薛紹彭,是北宋書法大家,擅長行、草、正三體,與米芾齊名,人稱“米薛”。他出生于書畫世家,家族收藏頗豐。雖飽讀詩書,但他對出仕興趣不大,一生醉心書畫收藏。與蘇軾的豐腴、蔡襄的靈動不同,薛紹彭的書法更重“古意”,常以簡淡之筆抒寫日常,將瑣碎之事提升為審美意象。

  欣賞完這些與茶有關的書法作品,我們不妨也泡一壺春茶,然后鋪紙研墨,聞著茶香重書一帖——因為千年前那抹茶韻,一直流淌在我們的文化血脈里,從未散去。

 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為資料圖

原標題:宋代名札凝茶香

責任編輯:王思暢
  •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

    用微信掃一掃
  •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

    用微信掃一掃
  •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

    用微信掃一掃
  • 南海網微博

    用微博掃一掃
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-2025 地址:海南省??谑薪鸨P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:(86)0898-66810806  傳真:0898-66810545
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:nhwwljb@163.com
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:2108281 互聯(lián)網出版許可證:瓊字001號
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:瓊B2-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: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(jiān)備號:46010602000273號
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