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物東坡·建筑丨東坡的亭臺樓閣:妙跡奇名竟何在

  ■ 吳辰

  蘇東坡有云:“且夫天地之間,物各有主,茍非吾之所有,雖一毫而莫取。”他的一生也確實(shí)做到了如此灑脫。蘇東坡暮年雖遇赦而北還,然而一路輾轉(zhuǎn),也并沒為子嗣留下太多財(cái)物,但是,顛沛流離之中,蘇東坡卻在所經(jīng)之處留下了不少亭臺樓閣,為時人共享,任后人紀(jì)念,而后人又因著對蘇東坡的懷念修建了更多建筑,累世迭代,蔚為大觀。若蘇東坡泉下有知,恐怕也會撫掌大笑,本是隨性而為,無心插柳,奈何柳已成蔭,且下自成行。

  超然臺上,千古風(fēng)流

  蘇東坡不僅是個文學(xué)家、政治家,更是個雜家,琴棋書畫、金石文玩自是不在話下,在當(dāng)時文人雅士所不愿為之的庖廚之事、土木工程等方面,蘇東坡也頗有建樹。在全國各地,有許多地方都有蘇東坡主持修建的建筑,有些已經(jīng)成為遺跡,而有些經(jīng)由歷代修復(fù),存留至今,吸引著仰慕蘇東坡的四方來客。

  2009年重建的超然臺前的蘇東坡塑像

  提起山東諸城,可能就連資深的“驢友”也未必一時能想起當(dāng)?shù)赜惺裁淳包c(diǎn),但如果說起密州,那恐怕連還在上小學(xué)的小朋友也會想起那句“老夫聊發(fā)少年狂”,古時的密州,正是今天的諸城。在蘇東坡治下的密州,父老鄉(xiāng)親安居樂業(yè),作為一方主官,蘇東坡頗為得意。密州境內(nèi)有北魏時期的舊臺,倚城墻而建,緊鄰蘇東坡寓所。為便于登臺遠(yuǎn)眺,蘇東坡將其稍加修整,后常常與友人“放意肆志”,而放眼四方,雖曰觀景,實(shí)為查政事,登高臺可一覽自己治下的密州,蘇東坡的“超然”,或在于此。蘇子登臺,思太公齊桓舊事,想盧敖韓信典故……到底是弟弟蘇轍最懂東坡,作《超然臺賦》,以謂之名矣。

  自蘇轍將此高臺命名為“超然”,其江湖地位也真的“超然”了起來,前有蘇轍的《超然臺賦》、蘇軾的《超然臺記》,后東坡又于此臺之上寫下了《水調(diào)歌頭·明月幾時有》《雪后書北臺壁二首》《望江南·超然臺作》,不同詩作中寄寓著不同的喜怒悲歡,卻留下了“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”“老病自嗟詩力退,空吟冰柱憶劉叉”“休對故人思故國,且將新火試新茶。詩酒趁年華”等名篇佳句為后世所傳頌。

  出于對蘇東坡的喜愛,后世人也常登臨超然臺,寫出《聊齋志異》的蒲松齡是山東淄博人,年輕時也曾登上這座高臺,觀覽蘇東坡《超然臺記》中所書的馬耳山,感嘆“學(xué)士風(fēng)流賢邑宰,令人憑吊自徘徊”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元末,有一位名叫李崇仁的朝鮮高句麗王朝詩人曾經(jīng)來到中國,也被東坡舊事所吸引,登上超然臺,作詩曰:“一片高臺聳半空,摩挲短碣認(rèn)蘇公。風(fēng)流人物今安在,寒雀疏林夕照紅。”其詩多有化蘇子“大江東去,浪淘盡,千古風(fēng)流人物”之意。

  黃樓治水,情系萬民

  黃樓在徐州,而徐州古時常因黃河而遭水患,蘇軾在離開密州之后,便到了徐州,剛到徐州,便趕上了一次大水災(zāi)。蘇轍在《黃樓賦》中記道:“熙寧十年秋七月乙丑,河決于澶淵,東流入鉅野,北溢于濟(jì),南溢于泗,八月戊戌,水及彭城下。”僅從這一串密集的文字中,后人就能想象到當(dāng)時景象之危急,而蘇東坡,這位平時悠哉悠哉的文士此時卻“以身帥之,與城存亡”,他指揮民眾有條不紊、齊心合力,共同抗擊水患,并高筑徐州城墻,用木料筑起堤岸,水患旋解。

  徐州黃樓

  蘇東坡沖在一線治水,可以說是置生死于度外,水退之后,百姓對蘇子的感情又進(jìn)了一步,為了銘記這段驚心動魄的經(jīng)歷,便在徐州東門上修建了黃樓,黃樓者,之所以以“黃”名之,是由于此樓因治水而生,便“堊以黃土”,取“土實(shí)勝水”之意。

  黃樓建成之日正值重陽,蘇東坡邀請眾賓客登樓相聚,俯身下視,仍見當(dāng)日水患的遺跡,一些被水流沖來的樹根仍掛在樹上,而枯死的螺蚌還躺在岸邊,不禁令人唏噓。收拾心情,蘇東坡邀請朋友們飲酒賦詩,并把弟弟蘇轍所撰寫的《黃樓賦》刻在了石頭上。蘇東坡顯然對水患仍是心有余悸,“去年重陽不可說,南城夜半千漚發(fā)”,而座下賓客則一面盛贊蘇子愛民如子,一面驚異于黃樓的巍峨,郭祥正有詩云:“君不見彭門之黃樓,樓角突兀凌山丘。云生霧暗失柱礎(chǔ),日升月落當(dāng)簾鉤。”而在這巍峨的高樓背后,則是“蘇刺史”為君分憂、為民盡責(zé)的一片赤誠。在黃樓上,秦觀、賀鑄等人都留下了自己的詩句,高樓雖高,然而蘇子之德高若山岳,令人仰止。蘇東坡本人對徐州治水一事也十分驕傲,在一段時間之后,他還念叨著“異時對,黃樓夜景,為余浩嘆”呢。

  數(shù)百年后,作家林語堂在書寫《蘇東坡傳》時,專門辟出一章曰“黃樓”,可見這處樓臺在蘇東坡生命中的重要性,而如今,人們到徐州時也一定會前往黃樓去瞻仰東坡遺澤,文人騷客竟能行禹王之事,這也堪稱是一段佳話了。

  白鶴居中,造化作弄

  蘇東坡命途多舛,在被貶謫的路上,他不得不告別了超然臺、告別了黃樓,告別了書生意氣、少年輕狂以及前半生的功業(yè),也不得不告別百姓黎民對自己的愛戴與不舍,不覺中,只身飄然到了惠州。

  惠州東江邊有一白鶴峰,白鶴峰上有一塊空地甚得蘇東坡之心,蘇子幾乎是傾其所有,買下了這塊可以聚族而居的地產(chǎn)。蘇東坡將房子分出了二十個室,將廳堂命名為“德有鄰堂”,將書房命名為“思無邪齋”,而這整個一處居所,則因白鶴峰得名,曰“白鶴居”。想必此時的蘇東坡已經(jīng)生出了終老惠州之意,自己只愿意做一只閑云野鶴,不愿再去過問那些人世間的是是非非了。

  惠州白鶴峰蘇東坡祠

  蘇東坡在經(jīng)營白鶴居時不可謂不盡心,或許是他覺得自己已是垂垂老矣,在選擇庭院樹木時,他甚至不愿從樹苗栽起,雖說是十年樹木,可蘇子已經(jīng)無力再等十年。比蘇東坡更著急的是王朝云,雖然只是侍妾,但她與蘇子早已是忘年的知己,至于“學(xué)士一肚子不合時宜”這樣的話,恐怕也只有王朝云能夠講得出了。此時的王朝云,和蘇東坡一起南遷惠州,在白鶴居即將修成之際,卻因水土不服抱病辭世,這給蘇子造成了巨大的打擊,蘇王兩人相知,白鶴居中不知有多少設(shè)計(jì)是為了王朝云,而終究,她還是沒能住進(jìn)新居,可堪一嘆,后人為紀(jì)念王朝云,往往將白鶴居稱作朝云堂。

  而至于蘇東坡本人,則欲終老惠州而不可得,在入住白鶴居之后僅僅數(shù)月,便又被貶謫,這一貶,就到了瓊島海南,雖然成就了海外東坡的一段傳奇,但白鶴居中蘇子與王朝云的際遇卻實(shí)在是令人扼腕。有些建筑,其意義不在于巍峨高大,而在于修筑者的用情至深。

  蘇東坡曾說:“君子可以寓意于物,而不可以留意于物。”蘇子所留下的建筑,說到底也不過是“物”之其一罷了,但是,有了蘇子的德與情,這些建筑便不再是俗世間的死物,而是一種生命與文化的寄托。

  本文圖片均為資料圖

責(zé)任編輯:王思暢
  • 新海南手機(jī)客戶端

    用微信掃一掃
  • 南海網(wǎng)手機(jī)客戶端

    用微信掃一掃
  • 南海網(wǎng)微信公眾號

    用微信掃一掃
  • 南海網(wǎng)微博

    用微博掃一掃

海南文體

娛樂文體活色生鮮 進(jìn)入欄目
欄目推薦
關(guān)于我們 |  廣告服務(wù) |  技術(shù)服務(wù) |  法律聲明 |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
海南南海網(wǎng)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(quán)所有 1999-2025 地址: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:(86)0898-66810806  傳真:0898-66810545
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(bào)電話: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(bào)郵箱:nhwwljb@163.com
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(wù)許可證:4612006002 信息網(wǎng)絡(luò)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:2108281 互聯(lián)網(wǎng)出版許可證:瓊字001號
增值電信業(yè)務(wù)經(jīng)營許可證:瓊B2-2008008 廣告經(jīng)營許可證:460000100120 瓊公網(wǎng)監(jiān)備號:46010602000273號
南海網(wǎng)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